筆立的近義詞
[mark_b]
筆立的相關詞: 筆耕、筆述、筆詞、筆勢、筆底、筆錄、筆仙、筆刷、筆談、筆據
[/mark_b]
筆立的意思:筆立,讀音為bǐlì,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直立。
筆立的拼音:[ bǐ lì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筆錄:【第1句】:用筆記錄:您口述,由我給您~。
【第2句】:筆耕:指寫作:~不輟。勤于~。
【第3句】:筆據:筆據bǐjù字據。《老殘游記》第十八回:“隨手翻案,檢出魏謙筆據兩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回:“何況又是出了筆據給他的。”魯迅《彷徨·孤獨者》:“我父親死去之后,因為奪我屋子,要我在筆據上畫花押。”
【第4句】:筆詞:《新唐書·裴漼傳》:“吏白積案數百……乃命吏連紙進筆為省決,一日畢,既與奪當理,而筆詞勁妙。
【第5句】:筆墨:有時亦作中國畫技法的總稱。在技法上,“筆”通常指鉤、勒、皴、擦、點等筆法;“墨”指烘、染、破、潑、積等墨法。在理論上,強調筆為主導,墨隨筆出,相互依賴映發,完美地描繪物象,表達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第6句】:筆立:筆立,讀音為bǐlì,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直立。
【第7句】:筆談:【第1句】:兩人對面在紙上寫字交換意見,代替談話(因聾啞、語言隔閡等原因)。
【第8句】:筆硯:【第1句】:亦作“筆研”。筆和硯。泛指文具。《三國志·魏志·后妃傳》“文昭甄皇后”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魏書》:“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用諸兄筆硯。”《世說新語·方正》“夏侯玄”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魏氏春秋》:“正始 中,護軍 曹爽 誅,徵為太常,內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筆研。”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育子》:“至來歲生日,謂之'周晬’,羅列盤琖於地,盛菓木、飲食、官誥、筆研、筭秤等,經卷鍼綫,應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為徵兆。”清 昭槤《嘯亭雜錄·王太倉上書事》:“時舉朝失色,無敢與筆硯者。”
【第9句】:筆刷:筆刷是圖像編輯軟件photoshop中的一個工具之一,它是一些預設的圖案,可以以畫筆的形式直接使用。
【第10句】:筆挺:筆挺,指站立的東西不歪斜;衣服平整挺括。
【第11句】:筆述:筆述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文字記述;著作。
【第12句】:筆勢:筆勢,指書畫文章的意態和氣勢。由于書家作書時用筆、結體的不同,使點畫在結構中處于不同的位置,由此相適應的用筆規律。
【第13句】:筆底:筆底,漢語詞匯,指猶筆下。
【第14句】:筆芯:鉛筆或圓珠筆的芯子。也作筆心。
【第15句】:筆意:筆意,,漢語詞匯。拼音:bǐyì指書畫、詩文中表現的作者的風格、意趣,詳細解釋指書畫或詩文所表現的意態情致。語出《新唐書·魏徵傳》:“叔瑜善草隸,以筆意傳其子華及甥薛稷。”
筆立造句:
【第1句】:素臣觸起思鄉之念,援筆立成一絕道:管弦風里美人香,玉手殷勤奉夜光醉臥氍毹扶不起,又揮雙淚到家鄉。
【第2句】:顒琰六歲就傅,十三歲即通五經,文章“援筆立就,動成典則”http://www.semjishu.com/。
【第3句】:次年,的晏殊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從容應試,援筆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
【第4句】:面對清廷廣州將軍張鳴歧與水師提督李準會審,根據相關記載,林覺民“侃侃而談,暢論世界大勢,以筆立言,立盡兩紙,書至激烈處,解衣磅礴,以手捶胸”。
【第5句】:近義詞網http://www.semjishu.com/-造句應有盡有,幾千詞語的造句供您參考!
【第6句】:山小姐出題考她,她援筆立就,竟將一個眼空四海的山小姐壓服定了。
【第7句】:部分既畢,召令草檄,景歷援筆立成,辭義感激,事皆稱旨。
【第8句】:宿醉未醒的李白,欣然接受了任務,援筆立成三首《清平調》,贊美楊貴妃的美麗,說“云想衣裳花想容”。
【第9句】: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性簡易,不治威儀。
【第10句】:《資治通鑒》說他“作文章,援筆立就。
【第11句】:先君幼警敏,為文下筆立就,不復改竄。
【第12句】:謝莊一向富于文采,他援筆立就千言,辭賦的內容哀艷可泣。
【第13句】:又不知爬了多久山崖總算是越到底下越傾斜,不再是危崖筆立,到了后來,林觀已經精疲力盡伏在坡上,半滾半爬,越溜越快。
【第14句】:只是山崖似乎無窮無盡,不知過了多久,便感覺山崖越到底下越是傾斜,不再是危崖筆立,似乎是要到底。
【第15句】:遵彥即命德林制《讓尚書令表》,援筆立成,不加治點。
筆立的詩句:
【第1句】:簪筆立漢朝《鮮于大任自東南歸唐安遺予張安國所作水調歌》
【第2句】:山載塔燈金筆立《五月十六日夜南湖觀月》
【第3句】:珥筆立螭頭《生日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