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半”的成語大全(153個)

18869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含“半”的成語大全(153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半身不遂、事倍功半、土埋半截等含“半”的成語153個,其中“半”開頭的76個,“半”結尾的8個,“半”在中間的69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半”開頭的成語

【第1句】:半身不遂[bàn shēn bù suí]

【解釋】遂:通“隨”,順從。原為醫(yī)學病癥名,指半邊身體不能隨意轉動。有時比喻詩文部分好,部分不好,不夠勻稱。

【出處】漢·張仲景《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無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shù)中風使然。”

【示例】蔣百里在宜山的南邊路上,汽車壞了,他受了一下子涼,就有一點半身不遂的樣子。 ——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第三十一章

【第2句】:半推半就[bàn tuī bàn jiù]

【解釋】推:抵拒,推托;就:靠攏,迎上去。一面推辭,一面靠攏上去。形容裝腔作勢假意推辭的樣子。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揾香腮。”

【示例】與其學那俗態(tài),半推半就,耽擱工夫;據(jù)俺主意,不如從實收了,倒也爽快。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回

【第3句】:半壁河山[bàn bì hé shān]

【解釋】指國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出處】清·鈕琇《觚剩·虎林軍營唱和》:“昊《懷古》四首《詠岳忠武》云:'將軍野戰(zhàn)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撐。’”

【示例】半壁河山沉血海,幾多知友化沙蟲。 ——陳毅《三十五歲生日寄懷》詩

【第4句】:半明半暗[bàn míng bàn àn]

【解釋】光線不充足。

【出處】余華《活著》:“燈光在他臉上一閃一閃,那張臉半明半暗,他弓著背咳嗽連連。”

【示例】在這半明半暗的房間里不適合看書。

【第5句】:半青半黃[bàn qīng bàn huáng]

【解釋】農(nóng)作物還沒有長好,青黃相接。比喻時機還沒有成熟。

【出處】宋·朱熹《朱子全書》第一卷:“只為明得不盡,若明得盡,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黃,未能透徹,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謂真知也。”

【示例】今既要理會,也須理會取透,莫要半青半黃,下梢都不濟事。 ——宋·朱熹《朱子全書·學》

【第6句】:半新半舊[bàn xīn bàn jiù]

【解釋】指不新不舊。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9回:“次日,寶玉賈蘭換了半新半舊的衣服,欣然過來見了王夫人。”

【示例】他總是穿著那件半新半舊的衣服。

【第7句】:半吊子[bàn diào zǐ]

【解釋】膚淺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說話隨便,舉止不沉穩(wěn)的人。

【出處】不必理會那個~。

【示例】不必理會那個半吊子

【第8句】:半夜敲門不吃驚[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

【解釋】比喻沒有做虧心的事。

【出處】元·無名氏《玎玎珰珰盆兒鬼》第二折:“平生不作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第9句】:半籌不納[bàn chóu bù nà]

【解釋】籌:古代計算工具,引伸為計策;納:繳納。半條計策也拿不出來。比喻一點辦法也沒有。

【出處】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一折:“往常時我習武藝學兵法,到如今半籌也不納。”

【示例】萬騎交馳,兩軍相見,咱手里半籌不納。 ——元·朱凱《昊天塔》第二折

【第10句】:半瓶醋[bàn píng cù]

【解釋】比喻對某一門知識只是一知半解卻好在人前賣弄的人。

【出處】《古今雜劇·無名氏〈司馬相如題橋記〉》:“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讀幾句書,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第11句】:半老徐娘[bàn lǎo xú niáng]

【解釋】徐娘:指梁元帝妃徐氏。指尚有風韻的中年婦女。

【出處】《南史·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

【示例】雖是半老徐娘,皮膚白皙,顯得很年輕。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九章

【第12句】:半上半下[bàn shàng bàn xià]

【解釋】指兩可之間。

【出處】《朱子全書》卷十:“三年無改,謂是半上半下底事,在所當改者,但不可匆遽急改之。”又卷十九:“微子去卻易,比干則索性死,他(箕子)在半上半下處,最是難。”

【第13句】:半半拉拉[bàn bàn lā lā]

【解釋】不完整或未全部完成的。

【出處】朱自清《論說話的多少》:“最麻煩的是人多的時候,說得半半拉拉的,大家或者交頭接耳說他們自己的私話,或者打盹兒,或者東看看西看看,輕輕敲著指頭想別的,或者勉強打起精神對付著你。”

【示例】徐象謙讀書的年頭,不算少了,從私塾算起,按年頭說,他比六年級生讀的書還多。只是書讀的半半拉拉,很難說到了高小畢業(yè)。 ——張麟 馬長志《中國元帥徐向前》第四章

【第14句】:半夜三更[bàn yè sān gēng]

【解釋】一夜分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時。指深夜。

【出處】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示例】他常常工作到半夜三更。

【第15句】:半零不落[bàn líng bù luò]

【解釋】半:不完整;零:零碎;落:破敗。破舊不堪的意思。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回:“把四爺臉上一抹,身上手上各花花答答的抹了,然后拿出一頂半零不落的開花兒的帽子,與四爺戴上。”

【第16句】:半面妝[bàn miàn zhuāng]

【解釋】比喻事物零落,不完整。

【出處】《南史·后妃傳》:“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

【示例】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 ——唐·李商隱《南朝》詩

【第17句】: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 jiā]

【解釋】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另一工作。

【出處】《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卻去改業(yè)做生意。便是半路出家的一般。”

【示例】他不理會內(nèi)行的嗤笑,寫啊改啊,改啊寫啊,終于寫出了好作品,成了一個頗有希望的半路出家的作家。 ——公今度《長短錄》

【第18句】:半身不攝[bàn shēn bù shè]

【解釋】攝:引持。指半邊身體不能隨意轉動或半邊肢體癱瘓。

【出處】《魏書·孟鸞傳》:“素被病,面常黯黑,于九殿下暴疾,半身不攝,扶載歸家,其夜亡。”

【第19句】:半信半疑[bàn xìn bàn yí]

【解釋】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處】三國·魏·嵇康《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茍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擇,何為半信而半不信耶?”

【示例】眾人聽了,也都半信半疑。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四回

【第20句】:半壁江山[bàn bì jiāng shān]

【解釋】半壁:半邊;江山:比喻國家疆土。指在敵人入侵后殘存或喪失的部分國土。

【出處】清·蔣士詮《冬青樹·提綱》:“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示例】軍聲壯,陣法多,半壁江山全仗我。 ——清·吳梅《風洞山·閱兵》

【第21句】:半文不白[bàn wén bù bái]

【解釋】文言和白話夾雜。同“半文半白”。

【出處】魯迅《關于翻譯的通信·來信》:“半文不白,半死不活的語言,對于大眾仍舊是不順的。”

【示例】我們寫文章不能半文不白。

【第22句】:半部論語[bàn bù lún yǔ]

【解釋】舊時對儒學經(jīng)典之一《論語》的夸贊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出處】參見“半部論語治天下”。

【示例】況且從前古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就是半部亦何妨。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六十四回

【第23句】:半死不活[bàn sǐ bù huó]

【解釋】指沒有生機和活力。死又死不了,活著又受罪。

【出處】參見“半死半生”。

【示例】想跑,水裹住他的腳,他就那么半死不活的,低著頭一步一步的往前曳。 ——老舍《駱駝祥子》十八

【第24句】:半間半界[bàn gān bàn gà]

【解釋】①不徹底,不深透。②不明確。③猶言不上不下。④謂平庸。

【出處】①不徹底,不深透。②不明確。③猶言不上不下。④謂平庸。

【第25句】:半饑半飽[bàn jī bàn bǎo]

【解釋】指不求甚飽或吃不飽飯。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若論起吳衙內(nèi),只算做半饑半飽,未能趁心像意。”

【示例】老百姓都過著半饑半飽的生活。

【第26句】:半癡不顛[bàn chī bù diān]

【解釋】癡:呆傻;顛:同“癲”,瘋癲。裝瘋賣傻的意思。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蔣興歌重會珍珠衫》:“這婆子俐齒伶牙,能言快語,又半癡不顛的慣與丫環(huán)們打諢,所以上下都喜歡他。”

【第27句】:半壁山河[bàn bì shān hé]

【解釋】指國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出處】李光《集詩述感》:“半壁山河話戰(zhàn)爭,布衣空負魯連名。”

【示例】從此,革命的烈焰,迅速蔓延開去,不公燃遍了祖國半壁山河,而且轉戰(zhàn)大江南北約二十年之久。 ——《<太平天國故事歌謠選>前言》

【第28句】:半子之靠[bàn zǐ zhī kào]

【解釋】半子:女婿。指以女婿為生活或養(yǎng)老的依靠。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五:“爹媽單生你一人,并無兄弟。你嫁得著人時,爹媽也得半子之靠。”

【第29句】:半懂不懂[bàn dǒng bù dǒng]

【解釋】不十分懂。

【出處】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的。 ——初三教案《孔乙己》

【示例】我聽起來半懂不懂的

【第30句】:半涂而廢[bàn tú ér fèi]

【解釋】半路上終止。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

【出處】參見“半途而廢”。

【示例】臣等查該三廠開采,雖尚未見成效,然總須該地方官激勵廠民,奮勉從事,不可任其半涂而廢。 ——清·林則徐《查勘礦廠情形試行開采折》

【第31句】:半截入土[bàn jié rù tǔ]

【解釋】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內(nèi)。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出處】宋·蘇軾《東坡志林》卷十二:“汝已半截入土,猶爭高下呼?”

【示例】差多了,差多了!人到三十五,就半截入土了。 ——老舍《誰先到了重慶》第一幕

【第32句】:半晴半陰[bàn qíng bàn yīn]

【解釋】又晴又陰,陰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節(jié)陰晴不定的天氣。

【出處】唐·劉禹錫《洛中早春》:“漠漠復靄靄,半晴將半陰。”

【第33句】:半半路路[bàn bàn lù lù]

【解釋】事物進行的過程中間。

【示例】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不要半半路路的。

【第34句】:半信不信[bàn xìn bù xìn]

【解釋】指不完全相信。

【出處】三國·魏·嵇康《答釋難宅無吉兇攝生論》:“茍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擇,何為半信而半不信耶?”

【示例】定半信不信,心中猶豫。 ——《三國演義》第八七回

【第35句】:半上落下[bàn shàng luò xià]

【解釋】猶半途而廢。

【出處】《朱子全書》卷十五:“圣人不肯半上落下,直是做到底。”又卷九:“人各有個知識,須是推致而極其至,不然半上落下,終不濟事。”

【第36句】:半死梧桐[bàn sǐ wú tóng]

【解釋】比喻喪失配偶。

【出處】唐·白居易《為薛臺悼亡》:“半死梧桐老病身。”

【第37句】:半文半白[bàn wén bàn bái]

【解釋】文言和白話夾雜。亦作“半文不白”。

【出處】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要言簡意賅,因而得半文半白。”

【示例】這篇文章……唯一的缺點,是“半文半白,似通非通” ——瓊瑤《匆匆太匆匆》

【第38句】:半死半生[bàn sǐ bàn shēng]

【解釋】①未全死。②比喻無意義、無生氣的茍且的生活。

【出處】漢·枚乘《七發(fā)》:“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

【示例】惟獨半死半生的茍活,是全盤失錯的。因為他掛了生活的招牌,其實卻引人到死路上去!” ——魯迅《華蓋集·北京通信》

【第39句】:半瓶子醋[bàn píng zǐ cù]

【解釋】比喻稍有一點知識而知識并不豐富,略有一點本領而本領并不高強的人。

【出處】楊朔《我的改造》:“可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我,這些年轉彎抹角的,直到現(xiàn)在還是個半瓶子醋。”

【示例】你聽他夸夸其談,其實只是個半瓶子醋。

【第40句】:半真半假[bàn zhēn bàn jiǎ]

【解釋】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實的。

【出處】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這里千回右轉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數(shù)樁。半真半假喬摸樣,宜嗔宜喜嬌情況,知疼知熱俏心腸。”

【示例】劉老義們半真半假地喊叫著不讓他們逃,還故意打了幾槍,然后帶著余下的一部分轉回大廟。 ——姚雪垠《長夜》第二十六章

【第41句】:半疑半信[bàn yí bàn xìn]

【解釋】有點懷疑,又有點相信。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處】唐·元稹《古筑城曲》:“因茲請休和,虜往騎來過。半疑兼半信,筑城猶嵯峨。”

【示例】若他人聽過了,半疑半信,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朱子全書》卷十六

【第42句】:半面之交[bàn miàn zhī jiāo]

【解釋】同別人只見過一面的交情。意謂交情不深。

【出處】晉·袁彥伯《三國名人序贊》:“且觀世人之相論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決。”

【示例】我與道友未半面之交,此語從何而來。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六十二回

【第43句】:半吐半露[bàn tǔ bàn lù]

【解釋】形容說話含糊不清,不直截了當。

【出處】《紅樓夢》第五十回:“因賈母尚未說明,自已也不好擬定,遂半吐半露告訴賈母道:'可惜了這孩子沒福!前年他父親就沒了。’”

【第44句】:半斤八兩[bàn jīn bā liǎng]

【解釋】八兩:即半斤。一個半斤,一個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來時無物去時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師曰:'秤頭半斤,秤尾八兩。’”宋·釋惟白《建中靖國續(xù)燈錄》:“踏著秤錘硬似鐵,八兩元來是半斤。”

【示例】眾將看他兩個本事,都是半斤八兩的,打扮也差不多。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七回

【第45句】:半絲半縷[bàn sī bàn lǜ]

【解釋】縷:線。半根絲,半縷線。形容數(shù)量少,價值極其微小的東西。

【出處】清·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示例】我們要愛惜家里的半絲半縷。

【第46句】:半籌莫展[bàn chóu mò chǎn]

【解釋】半條計策也拿不出來。比喻一點辦法也沒有。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周瑜雖能用計,豈能出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不展。”

【示例】惟自民國成立之日,則予三主張建設反致半籌莫展,一敗涂地。 ——孫中山《建國方略自序》

【第47句】:半瞋半喜[bàn chēn bàn xǐ]

【解釋】瞋:通“嗔”,發(fā)怒。一半生氣,一半歡喜。形容又怒又喜。

【出處】《動搖》:“方太太的回答是半瞋半喜的一笑。”

【第48句】:半死半活[bàn sǐ bàn huó]

【解釋】半死:接近死亡。不死不活,形容被折磨得很慘或死氣沉沉,沒有生氣。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聽說停刊的頭一日,即是昨日,站籠上還有幾個半死半活的人,都收監(jiān)了。”

【示例】他被打得半死半活。

【第49句】:半價倍息[bàn jià bèi xī]

【解釋】倍息:加倍的利息。指出一半價錢,獲得成倍的利息。

【出處】《漢書·食貨志》:“當其有者,半價而買,取倍稱之息。”

【第50句】:半偽半真[bàn wěi bàn zhēn]

【解釋】偽:虛假;真:真實。一半虛偽,一半真實。指真假混雜,難以分辨。

【出處】宋·嚴羽《滄浪詩話》:“但其間半偽半真,尤為淆亂惑人,此深可嘆,然具眼者,自默識耳。”

【第51句】:半工半讀[bàn gōng bàn dú]

【解釋】一面勞動一面學習的個人學習方案。

【出處】鄧小平《辦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職業(yè)中學搞半工半讀是肯定的,城市中還應該發(fā)展一批職業(yè)中學。”

【第52句】:半間不界[bàn gān bù gà]

【解釋】間、界:今作:“尷尬”。比喻膚淺、不深刻,或做事不徹底。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第34卷:“'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泛說若是謙辭。然圣人之為人,自有不可及處,直要做到底,不做個半間不界底人。”

【示例】其所引援,皆是半間不界無狀之人,弄得天下之事日入于昏亂。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29卷

【第53句】:半死辣活[bàn sǐ là huó]

【解釋】指死又死不了,活著又受罪。

【出處】參見“半死半生”。

【示例】忙跑幾步,好失了腳步掉得下去,好跌得爛醬如泥,免得半死辣活,常駐苦常駐罪。 ——《醒世姻緣傳》第七五回

【第54句】:半畝方塘[bàn mǔ fāng táng]

【解釋】半畝池塘,形容很小的地方。

【出處】宋·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

【示例】竟不得半畝方塘為立身之地 ——清·李漁《閑情偶寄》

【第55句】:半面之舊[bàn miàn zhī jiù]

【解釋】意指只見過一面的人。

【出處】晉·袁彥伯《三國名人序贊》:“且觀世人之相論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決。”

【示例】初應進士時,中朝無緦麻之親,達官無半面之舊。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第56句】:半部論語治天下[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解釋】舊時用來強調(diào)學習儒家經(jīng)典的重要。

【出處】典出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示例】每決大事,啟文觀書,乃《論語》也,此時稱小官以半部論語治天下。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

【第57句】:半斤八面[bàn jīn bā miàn]

【解釋】舊制一斤合十六兩,半斤等于八兩。一個半斤,一個八兩,重量相等。比喻彼此一樣,不分上下。亦作“一個半斤,一個八兩”、“半斤對八兩”。

【示例】林寒青仗著手中短劍鋒利,把一個藍衣武士手中長劍削去了一截,使兩人不敢和他劍勢硬接,保持個半斤八面之局。 ——李涼《天涯俠侶》第三十三章

【第58句】:半心半意[bàn xīn bàn yì]

【解釋】指對人或事物缺乏誠心,只是敷衍應付。

【出處】毛澤東《堅持艱苦奮斗,密切聯(lián)系群眾》:“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

【示例】咱們做事不要半心半意。

【第59句】:半解一知[bàn jiě yī zhī]

【解釋】指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同“一知半解”。

【出處】寧調(diào)元《燕京雜詩》:“半解一知天下士,千歧百轍釜中魚。”

【第60句】:半生嘗膽[bàn shēng cháng dǎn]

【解釋】半生:半輩子;膽:苦膽。嘗了半輩子苦膽。比喻受了半輩子的苦。

【出處】宋·胡繼宗《書言故事·志氣類·嘗膽》:“自嘆勞苦曰半生嘗膽。”

【第61句】:半夜敲門心不驚[bàn yè qiāo mén xīn bù jīng]

【解釋】比喻沒有做過什么虧心的事,心里很踏實。

【出處】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日間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示例】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第62句】:半濟而擊[bàn jì ér jī]

【解釋】半濟:渡河渡過一半。當敵人渡河渡過一半的時候再去攻擊。指善于捕捉有利時機攻擊敵人。

【出處】《孫子·行軍篇》:“客絕水而來,勿迎之于水內(nèi),令半濟而擊之,利。”

【第63句】:半涂而罷[bàn tú ér bà]

【解釋】半路上終止。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同“半涂而廢”。

【出處】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陛下持之不堅,半涂而罷,傷威損費,為弊必深。”

【第64句】:半天朱霞[bàn tiān zhū xiá]

【解釋】半天:空中;朱:紅色。半空中的紅霞。比喻人品高尚,超凡脫俗。

【出處】《南史·劉懷珍傳附劉訏傳》:“訏超超越俗,如半天朱霞,敲矯矯出塵,如云中白鶴。皆儉歲之梁稷,寒年之纖纊。”

【第65句】:半文不值[bàn wén bù zhí]

【解釋】比喻毫無價值或無能、品格卑下。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12回:“倘若事事讓他,他一定拿你看得半文不值。”

【示例】這個東西半文不值。

【第66句】:半途而廢[bàn tú ér fèi]

【解釋】廢:停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出處】《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難已矣。”

【示例】如果就此請假回國,這里的事半途而廢,將來保舉弄不到,白吃一趟辛苦。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十六回

【第67句】:半生不熟[bàn shēng bù shú]

【解釋】沒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練。

【出處】參見“半生半熟”。

【示例】五個中間的老徐能說幾句半生不熟的廣府話。——茅盾《過封鎖線》

【第68句】:半低不高[bàn dī bù gāo]

【解釋】中等;不高不矮。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我們行戶人家,到是養(yǎng)成個半低不高的丫頭。”

【示例】她的身材半低不高,還算不錯。

【第69句】:半路修行[bàn lù xiū xíng]

【解釋】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另一工作。

【出處】參見“半路出家”。

【示例】茅鹿門先生,文章擅海內(nèi)……晚喜作詩,自稱半路修行,語多率易。 ——明·朱國禎《晚幢小品·俚詩有本》

【第70句】:半生半熟[bàn shēng bàn shú]

【解釋】沒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練。

【出處】元·元懷《拊掌錄》:“君為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

【示例】這半生半熟的牛肉不能吃。

【第71句】:半夢半醒[bàn mèng bàn xǐng]

【解釋】指睡眠尚未清醒。

【示例】說來說去,我究竟在半夢半醒之間,做了些甚么呢? ——倪匡《賣命·半夢半醒》

【第72句】:半新不舊[bàn xīn bù jiù]

【解釋】猶言半新半舊。

【出處】參見“半新半舊”。

【示例】鄧秀梅看他頭上戴一頂淺灰絨帽子,上身穿件半新不舊的青布棉襖。 ——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上二

【第73句】:半面不忘[bàn miàn bù wàng]

【解釋】見過面就不遺忘。形容記憶力極強。

【出處】《后漢書·應奉傳》李賢注引謝承《后漢書》:“造車匠于內(nèi)開扇出半面視奉,奉即委去。后數(shù)十年于路見車匠,識而呼之。”《北齊書·楊愔傳》:“其聰記強識,半面不忘。”

【第74句】:半三不四[bàn sān bù sì]

【解釋】指心神不定,無精打采。

【出處】《西湖二集·李鳳娘酷妒遭天譴》:“勾引得官家一心在你身上,就在我身邊,也是半三不四。”

【第75句】:半子之誼[bàn zǐ zhī yì]

【解釋】半子:女婿。半個兒子的情分。

【出處】《舊唐書·回紇傳》:“昔為兄弟,今為子婿,半子也。”

【示例】蘧公孫哀毀骨立,極盡半子之誼。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2回

【第76句】:半吞半吐[bàn tūn bàn tǔ]

【解釋】形容說話含糊不清,不直截了當。

【出處】參見“半吐半露”。

【示例】你這大漢畢竟為甚殺他?從實說來!你莫半吞半吐,俺不明白。 ——《鏡花緣》第二十八回

“半”結尾的成語

【第1句】:事倍功半[shì bèi gōng bàn]

【解釋】指工作費力大,收效小。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示例】把這民間事業(yè)整頓得件件整齊,樁樁發(fā)達,這豈不是事倍功半嗎? ——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

【第2句】:力倍功半[lì bèi gōng bàn]

【解釋】指工作費力大,收效小。

【出處】唐·白居易《為人上宰相書》:“蓋得之,則不啻乎事半而功倍也;失之,則不啻乎事倍而功半也。”

【示例】防微遏幾,百病不生,幾動形見,力倍功半。 ——明·劉基《贈陳伯光詩序》

【第3句】:鶴知夜半[hè zhī yè bàn]

【解釋】鶴夜半而鳴。比喻各有專長。也比喻偏知一隅。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雞知將旦,鶴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

【示例】適偶有所偏解,猶鶴知夜半,燕知戊己,而示必達于他事也。 ——晉·葛洪《抱樸子·至理》

【第4句】:得失相半[dé shī xiāng bàn]

【解釋】得失:得到與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當,不相上下。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全琮傳》:“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豈得謂全哉?”

【示例】竟不曉何謂,猶不若石城之得失相半也。 ——宋·岳珂《桯史·石城堡寨》

【第5句】:疑信參半[yí xìn cān bàn]

【解釋】指半信半疑。

【出處】宋·魏了翁《江陵別安撫書》:“少之時,有言人之簠簋不飾者,輒咎其誣人;迨稍涉世,疑信參半,今則信其有是人也。”

【示例】眼睛是睜得更其圓大了,那里是疑信參半的。 ——鐘理和《故鄉(xiāng)之三·阿煌叔》

【第6句】:得失參半[dé shī cān bàn]

【解釋】得失:得到與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當。

【示例】我們的結果是得失參半。

【第7句】:文選爛,秀才半[wén xuǎn làn,xiù cái bàn]

【解釋】文選:指《昭明文選》。意思是熟讀了《文選》,就可以成為半個秀才。諷刺科舉取士的話。現(xiàn)也含有熟讀詩文對寫作有益之意。

【出處】宋·陸游《老學庵筆記》:“方其盛時,士子至為之語曰:文選爛,秀才半。”

【第8句】:毀譽參半[huǐ yù cān bàn]

【解釋】說壞話的和說好話的各占一半。表示對人的評價沒有一致的意見。

【出處】清·梁啟超《管子傳·自序》:“而商君荊公,為世詬病,以迄今日。管子亦毀譽參半。”

【示例】正常的現(xiàn)象是毀譽參半。這個毀譽參半……會爭出一個對作品既不偏高,也不偏低的恰好評價。茅盾《溫故以知新》)

“半”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土埋半截[tǔ mái bàn jié]

【解釋】比喻活不了多久。

【示例】他們都是土埋半截的人了。

【第2句】:涼了半截[liáng le bàn jié]

【解釋】比喻非常失望。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黛玉聽了,涼了半截。看紫鵑推門進來時,尚拿手帕拭眼。”

【示例】他聽了,一下涼了半截。

【第3句】:月銜半規(guī)[yuè xián bàn guī]

【解釋】規(guī):圓形。指農(nóng)歷初【第8句】:九或【第22句】:二十三,月亮上弦、下弦的日子。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公孫九娘》:“生至戶外,不見朱。翹首西望。月銜半規(guī),昏黃中猶認舊徑。見南面一第,朱坐門石上。”

【第4句】:一鱗半爪[yī lín bàn zhǎo]

【解釋】原指龍在云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處】唐·高仲武《中興閑氣集·蘇渙》:“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于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

【示例】身后著作,年久多散佚,余遍為蒐羅,僅得詩三帙,叢殘不具首尾,于諸集殆不過一鱗半爪耳。 ——清·葉廷琯《鷗波漁話·莪洲公詩》

【第5句】:一知半解[yī zhī bàn jiě]

【解釋】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徹。

【出處】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示例】我也只得一知半解,不懂什么。 ——清·頤瑣《黃繡球》第八回

【第6句】:夜半客[yè bàn kè]

【解釋】比喻關系親密的人。

【出處】《后漢書·彭寵傳》:“王莽為宰衡時,甄豐旦夕入謀議,時人語曰:'夜半客,甄長伯。’”

【第7句】:一瓶不響,半瓶晃蕩[yī píng bù xiǎng,bàn píng huàng dàng]

【解釋】瓶中裝滿水晃不響,裝半瓶水時一晃就響。比喻充實的人謙虛寡言,而淺薄的人偏偏愛顯示夸耀自己。

【出處】宋·宗杲錄《大慧普禪師宗門武庫·湛堂和尚》:“你這瓶子本自潔凈,卻被這些惡水在里面,又不滿,只管向,要得不響,須是依前傾出飏卻蕩洗了,卻滿著一瓶好水便不響,因甚不響?蓋謂滿了。”

【第8句】:片鱗半爪[piàn lín bàn zhǎo]

【解釋】比喻事物的極小部分。

【出處】清·陳田《明詩紀事·孫宜》:“余觀其詩,剽擬字句,了無意味,求杜之片鱗半爪不可得。”

【示例】江漢《分析好,大有益》:“如果情況不明了,只憑著片鱗半爪的材料,輕率地做出結論,就會在工作中犯錯誤。”

【第9句】:徐娘半老[xú niáng bàn lǎo]

【解釋】徐娘:指梁元帝妃徐氏。指尚有風韻的中年婦女。

【出處】《南史·后妃傳下》:“徐娘雖老,猶尚多情。”

【示例】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fā)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

【第10句】:一點半點[yī diǎn bàn diǎn]

【解釋】指微小而不定的數(shù)量。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4回:“倘或不防,前后錯了一點半點,不論真假。”

【示例】沉寂的寒夜,靜悄悄已沒一點半點風意。 ——瞿秋白《餓鄉(xiāng)紀程》

【第11句】:一言半語[yī yán bàn yǔ]

【解釋】指很少的一兩句話。

【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

【示例】為一言半語,受千辛萬苦。 ——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一折

【第12句】:行百里者半九十[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

【解釋】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

【出處】《戰(zhàn)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示例】行百里者半九十,掘井九仞,猶為棄井。 ——清·梁啟超《過渡時代論》

【第13句】:思過半矣[sī guò bàn yǐ]

【解釋】①指已領悟大半。②指事情已獲大部分解決。

【出處】《周易·系辭下》:“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孔穎達疏:“思慮有益,以過半矣。”

【示例】兵垣得人,而疆事思過半矣。 ——清·錢謙益《兵科給事中李遇知授徵仕郎制》

【第14句】:深更半夜[shēn gēng bàn yè]

【出處】《宋史·趙昌言傳》:“時鹽城副使陳象輿與昌言善,知制誥胡旦、度支副使董儼皆昌言同年,四人者,旦夕會昌年之第。京師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

【示例】這樣吵下去有什么意思?深更半夜,還鬧得四鄰秒安的。(巴金《秋》四十二)

【第15句】:一年半載[yī nián bàn zǎi]

【解釋】一年半年。泛指一段時間。

【出處】元·楊梓《敬德不服老》:“將軍你且耐心到那里,不過一年半載,俺眾將每必然保奏將軍回來。”

【示例】若小弟僥幸,這回去就得個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載,那時帶幾百銀子來幫襯他,倒不值甚么。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第16句】:糠菜半年糧[kāng cài bàn nián liáng]

【解釋】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糧食。形容舊社會勞動人民的生活極其貧困。

【出處】劉江《太行風云》:“總是個糠菜半年糧哇,今年可要早動手,多按上兩甕豆葉菜。”

【示例】中國農(nóng)民的糠菜半年糧生活是不會再出現(xiàn)了。

【第17句】: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píng shēng mò zuò kuī xīn shì,bàn yè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

【解釋】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出處】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第18句】:一知半見[yī zhī bàn jiàn]

【解釋】指不成熟的一點見解。

【出處】清·方以智《東西均·道藝》:“詎知后世之門庭張網(wǎng)者,偶竊一知半見,謂人悟門,便住門限上,登曲錄床,此生不可復下。”

【示例】今任其一知半見,指為妙悟,如照螢光,如窺隙日,以為詩之妙解盡在是。 ——清·周亮工《書影》卷六

【第19句】:減師半德[jiǎn shī bàn dé]

【解釋】謂只學到老師的一半。

【出處】宋陳善《捫虱新話·右軍書東坡字魯直詩》:“若乃學退之而不至者為孫樵;學淵明而不至者為白樂天,則以所謂減師半德也耶。”

【第20句】:秀才人情紙半張[xiù cái rén qíng zhǐ bàn zhāng]

【解釋】舊時秀才多數(shù)貧窮,遇有人情往來,無力購買禮物,只得裁紙寫信。形容送的禮過于微薄。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小生特謁長老,奈路途奔馳,無以相饋,量著窮秀才人情只是紙半張。”

【示例】我還有個主意,又合著古語說秀才人情紙半張,現(xiàn)今丫頭已是他拐到手了,又有這些事,料想要不回來。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第21句】:才不半古,功已倍之[cái bù bàn gǔ,gōng yǐ bèi zhī]

【解釋】才;有不此:古人;功:功業(yè)。才能不及古人的一半,而所立功業(yè)已多古人一倍。形容人得時遇勢,易建功業(yè)。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示例】故曰才不半古,功已倍之,蓋得之于時世也。 ——《晉書·陸機傳》

【第22句】:徐妃半面妝[xú fēi bàn miàn zhuāng]

【解釋】徐妃:指梁元帝妃徐氏;半面:半個面容;妝:妝飾。徐妃事梁元帝,僅妝飾半個面容。后表示只看到一半或一部分,而沒有看到全貌。

【出處】《南史·后妃傳·徐妃》:“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以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

【示例】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 ——唐·李商隱《南朝》

【第23句】:一鱗半甲[yī lín bàn jiǎ]

【解釋】原指龍在云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處】唐·高仲武《中興閑氣集·蘇渙》:“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于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

【示例】唐人以為長于諷刺,得陳拾遺一鱗半甲。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

【第24句】:一時半霎[yī shí bàn shà]

【解釋】指很短的時間。

【出處】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我覷這萬水千山,都只在一時半霎。”

【第25句】:一時半晌[yī shí bàn shǎng]

【解釋】指很短的時間。

【出處】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人生死則在一時半晌。你叫我斷了金波綠釀,卻不等閑的虛度時光。”

【示例】他盼望這份統(tǒng)計表,絕不是一時半晌的了。 ——管樺《清風店》

【第26句】:一肢半節(jié)[yī zhī bàn jié]

【解釋】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出處】明·袁宗道《讀孟子》:“三代而下,市鮮中行,得鄉(xiāng)愿之一肢半節(jié),皆足以成世。”

【第27句】:一絲半粟[yī sī bàn sù]

【解釋】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兒子不能掙得一絲半粟孝敬父親,到要破費了父親的產(chǎn)業(yè),實在不可自比于人。”

【示例】他為官清廉,不沾群眾的一絲半粟

【第28句】:三更半夜[sān gēng bàn yè]

【解釋】一夜分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時。指深夜。

【出處】《宋史·趙昌言傳》:“四人者(陳象輿、胡旦、董儼、梁灝)日夕會昌言第。京師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

【示例】他常常工作到三更半夜。

【第29句】:八兩半斤[bā liǎng bàn jīn]

【解釋】八兩:即半斤,舊制一斤為十六兩。半斤、八兩輕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出處】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19回:“像你兩個,一對材料,真是八兩半斤。”

【第30句】:一言半字[yī yán bàn zì]

【解釋】指很少的一兩句話。

【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

【示例】張千、李萬欲向眾人分剖時,未說得一言半字。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四十

【第31句】:徐娘半老,風韻猶存[xú niáng bàn lǎo,fēng yùn yóu cún]

【解釋】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婦女。指尚有風韻的中年婦女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fā)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

【第32句】:黑更半夜[hēi gēng bàn yè]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有好差使就派了別人;這樣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沒良心的忘八羔子!”

【第33句】:一絲半縷[yī sī bàn lǚ]

【解釋】絲:蠶絲;縷:線。一條絲,半條線。形容非常細微。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偶因風蕩,或被云催,略有搖動感發(fā)之意,一絲半縷誤而泄出者,偶值靈秀之氣適過,正不容邪,邪復妒正,兩不相下,亦如風水雷電,地中既遇。”

【示例】你把全身衣裳脫個干凈,只要剩下一絲半縷,我立時送你丈夫歸天。 ——金庸《射雕英雄傳》第二十五回

【第34句】:一些半些[yī xiē bàn xiē]

【解釋】形容極少。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老實一句,'打開板壁講亮話’,這事一些半些,幾十兩銀子的話,橫豎做不來。”

【第35句】:一班半點[yī bān bàn diǎn]

【解釋】猶言一點半點,常暗指男女關系。班,通“斑”。

【出處】宋·黃庭堅《望遠行》詞:“且與一班半點,只怕你沒丁香核。”宋·無名氏《錯立身》戲文第二出:“近日來與小生有一班半點之事,爭奈撇不下此婦人。”

【示例】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0卷:“只道樓兒便是床上,火急做了一班半點兒事。”

【第36句】:赭衣半道[zhě yī bàn dào]

【解釋】赭衣:古代囚犯穿的衣服,赤褐色。穿囚服的人很多。形容犯罪的人多。

【出處】《漢書·賈山傳》:“至秦則不然。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賦斂重數(shù),百姓任罷,赭衣半道,群盜滿山,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視,傾耳而聽。”

【示例】天子齋居,日夜禱祠,相公宿直,爭獻青詞,赭衣半道,斷首滿稽。(清·王士禛《池北偶談》卷十八)

【第37句】:寸絲半粟[cùn sī bàn sù]

【解釋】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兒子不能掐得寸絲半粟孝敬父親,倒要破費了父親產(chǎn)業(yè),實在不可自比于人,心里愧恨之極!”

【示例】我從不占別人寸絲半粟的便宜。

【第38句】:一個半個[yī gè bàn gè]

【解釋】指為數(shù)甚少。

【出處】宋·陳亮《水調(diào)歌頭》詞:“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明·袁宏道《西湖雜記》:“吾輩粗根浮器,不曾見得一個半個智識,可輕易談佛法哉?”

【示例】你往常嫖客給的花錢,何曾分一個半個給我?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

【第39句】:一男半女[yī nán bàn nǚ]

【解釋】指一個兒子或女兒。

【出處】《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員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絕了香火。”

【示例】要是令愛進去,生下一男半女,就是現(xiàn)成的局長太太。 ——茅盾《林家鋪子》

【第40句】:一支半節(jié)[yī zhī bàn jié]

【解釋】指一小部分。

【出處】梁啟超《新民說》第八節(jié):“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節(jié)之權利者,實含有亡國民之根性,明也。”

【第41句】:東南半壁[dōng nán bàn bì]

【解釋】半壁:半邊。指長江中下游及其以東、以南的半邊江山。

【出處】元·施君美《幽閨記·虎狼擾亂》:“金朝那解番狼將,血濺東南半壁天。”

【示例】身經(jīng)百戰(zhàn)兵不饑,士氣激發(fā)倍驍悍。以此克奏保障功,東南半壁推屏翰。 ——清·杭世駿《榕城詩話》下卷引吳廷華詩

【第42句】:徐妃半面[xú fēi bàn miàn]

【解釋】徐妃:指梁元帝妃徐氏;半面:半個面容。徐妃事梁元帝,僅妝飾半個面容。后表示只看到一半或一部分,而沒有看到全貌。

【出處】《南史·后妃傳·徐妃》:“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以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

【示例】怕聽項羽重瞳入,慚對徐妃半面妝。 ——清·趙翼《又和荊州詠古》

【第43句】:一斑半點[yī bān bàn diǎn]

【解釋】比喻極小部分。

【出處】宋·胡宏《胡子知言·復義》:“天命之謂性,流行發(fā)見于日用之間,患在學道者未見全體,窺見一斑半點,而執(zhí)認己意,以為至誠之道。”《朱子語類》卷六七:“今人只是知得一斑半點,見得這些,所以不到極處也。”

【示例】那巫氏是個潑悍浪婦,挾制老公,又好做一斑半點的事,錢歪嘴管他不得。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九回

【第44句】:黑天半夜[hēi tiān bàn yè]

【解釋】指深更半夜。

【出處】馬烽《三年早知道》:“一個老漢說:'黑天半夜怕什么!紅星社不會有人來。’”

【示例】在這黑天半夜里,壞人經(jīng)常出來干壞事。

【第45句】:一言半句[yī yán bàn jù]

【解釋】指很少的一兩句話。同“一言半語”。

【出處】《朱子語類》卷十一:“近來學者有一種則舍去冊子,卻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見道理。”

【示例】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53回:“獨朱淑人一呆,朘巡近案,從側里偷覷那封信,僅得一言半句,已被其兄藹人收藏。”

【第46句】:夜半三更[yè bàn sān gēng]

【解釋】指深夜時光。

【出處】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示例】這樣大事,夜半三更來此看他做甚么?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十義記·付記嬰孩》

【第47句】:一資半職[yī zī bàn zhí]

【解釋】指非常低微的官職。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或因家世余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

【第48句】:家半三軍[jiā bàn sān jūn]

【解釋】三軍:舊指上中下三軍人馬。指一家人可以抵得上半個三軍的數(shù)目。形容家庭人口眾多。

【出處】《國語·晉語》:“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恃其富寵以泰于國。”

【第49句】:夜半更深[yè bàn gēng shēn]

【解釋】更:古時夜間計時單位,1夜=5更,1更=2小時。深夜。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急忙奔走,夜半更深,不認路途而行,只要保全性命。”

【示例】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十章:“這而今夜半更深,獸醫(yī)站的人別說早已經(jīng)下了班,現(xiàn)在恐怕都睡得死沉沉的了。”

【第50句】:一階半職[yī jiē bàn zhí]

【解釋】指非常低微的官職。同“一階半級”。

【出處】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三折:“便博得一介半職,何足算,不堪題。”

【第51句】:以半擊倍[yǐ bàn jī bèi]

【解釋】用半數(shù)兵力擊破一倍于己的敵人。形容取勝之易。

【出處】《管子·制分》:“人事荒亂,以十破百;器備不行,以半擊倍。”尹知章注:“敵國器備,不可施行;故此雖半,可以擊彼之倍。”

【示例】諸侯未會,君臣未和,溝壘未成,禁令未施,三軍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擊倍,百戰(zhàn)不殆。 ——《吳子·料敵》

【第52句】:秀才人情半張紙[xiù cái rén qíng bàn zhāng zhǐ]

【解釋】舊時秀才多數(shù)貧窮,遇有人情往來,無力購買禮物,只得裁紙寫信。形容送的禮過于微薄。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小生特謁長老,奈路途奔馳,無以相饋,量著窮秀才人情只是紙半張。”

【第53句】:一官半職[yī guān bàn zhí]

【解釋】泛指官職。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都則為一官半職,阻隔千山萬水。”

【示例】我看令侄人材出眾,兵法甚熟,意欲提拔他做一官半職。 ——清·無名氏《說唐》第四本第四折

【第54句】:一言半辭[yī yán bàn cí]

【解釋】指很少的一兩句話。同“一言半語”。

【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今吾且死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

【第55句】:話不投機半句多[huà bù tóu jī bàn jù duō]

【解釋】彼此心意不同,談話不能相契,干脆就沉默不言。

【出處】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26回:“這日大家暢飲,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不知不覺,喝了個酩酊大醉。”

【示例】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第56句】:整瓶不搖半瓶搖[zhěng píng bù yáo bàn píng yáo]

【解釋】比喻真正有學問的人很謙虛,知識淺薄的人才自以為了不起。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三回:“剛才俺同那些生童講話,倒不見他有甚通文,誰知酒保倒通起文來,真是'整瓶不搖半瓶搖’!”

【第57句】:事半功百[shì bàn gōng bǎi]

【解釋】指做事得法,因而費力小,收效大。同“事半功倍”。

【出處】清·魏源《道光丙戌海運記》:“因利乘便,事半功百,而元所未有也。”

【第58句】:一時半刻[yī shí bàn kè]

【解釋】指很短的時間。

【出處】元·吳昌齡《張?zhí)鞄煛罚骸拔峤裼媚銐罢虅Φ却蒎e吾一時半刻。”

【示例】你這么個明白人,怎么一時半刻的就不會體應該人。(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二回)

【第59句】:一差半錯[yī chà bàn cuò]

【解釋】指變故,差錯。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十二回:“就是桂姐有些一差半錯,不干小的事。”

【第60句】:囫圇半片[hú lún bàn piàn]

【解釋】囫圇:完整的,整個兒的。一個整體中的一部分。指只聽懂或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出處】《千重浪》第十章》:“(邢連成)這才囫圇半片地聽出點意思。”

【第61句】:一階半級[yī jiē bàn jí]

【解釋】階、級:是封建時代的等級品位。指非常低微的官職。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或因家世余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

【示例】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第四卷:“自后世貪榮競進,爭一階半級,至于殺人,于是始以退一步行為安樂法矣。”

【第62句】:江山半壁[jiāng shān bàn bì]

【解釋】江山:比喻國家疆土;半壁:半邊。指在敵人入侵后殘存或喪失的部分國土。

【出處】清·蔣士詮《冬青樹·提綱》:“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江山不老

【示例】面對這江山半壁,胸中有無限感慨

【第63句】:一長半短[yī cháng bàn duǎn]

【解釋】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同“一長二短”。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二回:“倘有一長半短,豈不于我的風水也有關礙?”

【第64句】:事半功倍[shì bàn gōng bèi]

【解釋】指做事得法,因而費力小,收效大。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示例】如能善用他的特長和經(jīng)驗,比較地容易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鄒韜奮《經(jīng)歷·前途》

【第65句】:一星半點[yī xīng bàn diǎn]

【解釋】星:細碎的。形容極少。

【出處】元·孫仲章《勘頭巾》:“可怎生無半點兒塵絲,一星兒土漬。”

【示例】她是個干凈利索的人,家里讓她收拾得連一星半點的灰塵都沒有。

【第66句】:一資半級[yī zī bàn jí]

【解釋】猶一官半職。泛指官職。

【出處】唐·無名氏《玉泉子·裴晉公度》:“裴晉公度為門下侍郎,過吏部選人官,謂同過給事中曰:'吾徒僥幸,至于此輩,優(yōu)與一資半級,何足問也?’”

【第67句】: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píng shēng bù zuò kuī xīn shì,yè bàn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

【解釋】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出處】魯迅《天花的薔薇》:“'平生不作虧心事,夜半敲門不吃驚。’乙校不自心虛,怎能給恐嚇呢?”

【第68句】:行百里者半于九十[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解釋】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認真對待。

【出處】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

【示例】持堅無術,末路蹉跎,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彪之謂也。 ——《北史·韓麒麟等傳論》

【第69句】:梧桐半死[wú tóng bàn sǐ]

【解釋】比喻喪失配偶。

【出處】唐·白居易《為薛臺悼亡》:“半死梧桐老病身。”

【示例】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宋·賀鑄《鷓鴣天》詞

信息流廣告 競價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經(jīng) 代理招生 二手車 劇本網(wǎng) 網(wǎng)絡推廣 自學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河北信息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買車咨詢 河北人才網(wǎng)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河北生活網(wǎng) 好書推薦 工作計劃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網(wǎng)絡推廣 石家莊招聘 石家莊網(wǎng)絡營銷 培訓網(wǎng) 好做題 游戲攻略 考研真題 代理招生 心理咨詢 游戲攻略 興趣愛好 網(wǎng)絡知識 品牌營銷 商標交易 游戲攻略 短視頻代運營 張家口人才網(wǎng) 秦皇島人才網(wǎng) PS修圖 寶寶起名 零基礎學習電腦 電商設計 職業(yè)培訓 免費發(fā)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語料庫 范文網(wǎng) 工作總結 二手車估價 短視頻剪輯 情侶網(wǎng)名 愛采購代運營 保定招聘 情感文案 吊車 古詩詞 邯鄲人才網(wǎng) 鐵皮房 衡水人才網(wǎng) 石家莊點痣 微信運營 養(yǎng)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fā)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銅雕 關鍵詞優(yōu)化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yè)服務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nèi)版 chatGPT官網(wǎng) 勵志名言 兒童文學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狗狗百科 教育培訓 游戲推薦 抖音代運營 朋友圈文案 男士發(fā)型 培訓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網(wǎng) 滄州人才網(wǎng) 黃金回收 承德人才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模型機 高度酒 沐盛有禮 公司注冊 十畝地 造紙術 唐山人才網(wǎng) 沐盛傳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色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杨幂|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不封国产毛片AV网煮站| 老马的春天顾晓婷5| 你懂得的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一级一黄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哪里可以看黄色播放免费| 国产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在线观看黄日本高清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麻辣|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日韩成人免费aa在线看| 欧美国产日韩久久久| 澳门皇冠8x8华人永久免费| 美女被羞羞在线观看漫画| 非洲黑人最猛性xxxx_欧美| 西西人体www高清大胆视频| 91蜜桃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一本大道香蕉大vr在线吗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电影院 |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中文字幕黑人借宿影片| 日韩精品久久久肉伦网站| 晚上看b站直播软件| 最近2019免费中文字幕视频三| 杨幂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 老熟妇仑乱一区二区视頻| 黄色在线视频网| 豆奶视频高清在线下载| 边摸边吃奶边做爽免费视频网站| 象人族女人能吃得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