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協”的成語(16個)
本文整理了協心戮力、同德協力等含“協”的成語16個,其中“協”開頭的成語5個,“協”在中間的成語1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協”開頭的成語【第1句】:協心戮力[xié xīn lù lì]
【解釋】思想一致,并同努力。
【出處】《新唐書·韋陟傳》:“若不齋盟質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協心戮力,則無以成功。”
【示例】宋·周密《齊東野語·嘉定寶璽》:“我輩當念祖父淪亡之痛,協心戮力,仰扣廟堂。”
【第2句】:協力齊心[xié lì qí xīn]
【解釋】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協心同力”、“協力同心”。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且天下嘗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周書·崔謙傳》:“然后與宇文行臺,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勛,復興于茲日矣。”
【示例】為此牌仰本官上緊親行督諭各頭目及土兵人等,俱要協力齊心,竭忠報效,務圖剿滅,以絕禍根。 ——明·王陽明《知行錄·戒諭土目》
【第3句】:協力同心[xié lì tóng xīn]
【解釋】心:思想;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且天下嘗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周書·崔謙傳》:“然后與宇文行臺,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勛,復興于茲日矣。”
【示例】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后可圖大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回
【第4句】:協私罔上[xié sī wǎng shàng]
【解釋】懷抱私情,欺騙君上。協,通“挾”。
【第5句】:協心同力[xié xīn tóng lì]
【解釋】思想一致,并同努力。同“協心戮力”。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且天下嘗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周書·崔謙傳》:“然后與宇文行臺,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勛,復興于茲日矣。”
【示例】鶴鳴責經、撫協心同力,而樞臣與經臣獨不當協心同力乎? ——《明史·王化貞傳》
“協”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同德協力[tóng dé xié lì]
【解釋】為同一目標而共同盡力。
【出處】鐵郎《論各省宜速響應湘贛革命軍》:“使其萬眾一心,同德協力,共逐白山之獸,追還我黃帝之魂。”
【第2句】:輯志協力[jí zhì xié lì]
【解釋】指同心合力。
【第3句】:同心協契[tóng xīn xié qì]
【解釋】契:投合。齊心協力。
【出處】《南史·宋紀·武帝》:“同心協契,所在蜂起,即日斬偽徐州刺史安成王修、青州刺史弘。”
【第4句】:同心協力[tóng xīn xié lì]
【解釋】心:思想;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且天下嘗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周書·崔謙傳》:“然后與宇文行臺,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勛,復興于茲日矣。”
【示例】只要我們大家同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第5句】:同心協德[tóng xīn xié dé]
【解釋】指思想統一,信念一致。同“同心同德”。
【出處】唐·顏真卿《祭伯父豪州刺史文》:“與杲卿同心協德,亦著微誠。”
【第6句】:齊心協力[qí xīn xié lì]
【解釋】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圣,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示例】往后咱們齊心協力,一塊打反動派! ——馮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
【第7句】:同寅協恭[tóng yín xié gōng]
【解釋】同寅:原指同具敬畏之心,后指在一處做官的人;協恭:友好合作。形容人們互相尊敬,同心協力地工作。
【出處】《尚書·皋陶漠》:“同寅協恭和衷哉。”
【示例】可見你我都是天榜有名,將來同寅協恭,多少事業都要同做。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
【第8句】:同心協濟[tóng xīn xié jì]
【解釋】指齊心協力,克服困難。同“同心共濟”。
【出處】清·陳忱《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四年》:“故仁宗皇帝時,雖有西夏元吳之叛,而晏然若無事者,以韓琦、范仲淹同心協濟也。”
【第9句】:同力協契[tóng lì xié qì]
【解釋】猶言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南史·宋紀·武帝》:“同力協契,所在蜂起。”
【第10句】:君子協定[jūn zǐ xié dìng]
【解釋】雙方不經過書面簽字,只以口頭承諾或交換函件而訂立的協定,它與書面條約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國際事務間,后亦用為事先約定的套語。又稱作“紳士協定”。
【出處】王朔《頑主》:“我們不是有君子協定在先,任人唯賢,因材施教。”
【示例】咱們還是訂立一個君子協定。
【第11句】:鳳協鸞和[fèng xié luán hé]
【解釋】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