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壺”的成語(38個)
本文整理了壺里乾坤、枉矢哨壺、簞食壺酒等含“壺”的成語38個,其中“壺”開頭的成語6個,“壺”結尾的成語10個,“壺”在中間的成語2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壺”開頭的成語【第1句】:壺里乾坤[hú lǐ qián kūn]
【解釋】舊指道家悠閑清靜的無為生活。
【出處】唐·李白《下途歸石門舊居》:“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唐·李中《贈重安寂道者》:“壺中日月存心近,島外煙霞入夢清。”
【示例】羅浮道士誰同流,草衣木食輕諸侯。世間甲子管不得,壺里乾坤只自由。 ——明·朱有燉《神仙會》第一折
【第2句】:壺天日月[hú tiān rì yuè]
【解釋】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壺中日月”。
【出處】金·長筌子《西江月》詞:“返照壺天日月,休言塵世風波。”
【示例】一場惡夢風吹覺,依舊壺天日月高。 ——元·張養浩《中呂·喜春來》
【第3句】:壺中天地[hú zhōng tiān dì]
【解釋】舊指道家悠閑清靜的無為生活。
【出處】唐·李白《下途歸石門舊居》:“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唐·李中《贈重安寂道者》:“壺中日月存心近,島外煙霞入夢清。”
【示例】壺中天地,目前今古,今日還明日。 ——元·劉秉忠《永遇樂》詞
【第4句】:壺中日月[hú zhōng rì yuè]
【解釋】舊指道家悠閑清靜的無為生活。
【出處】唐·李白《下途歸石門舊居》:“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唐·李中《贈重安寂道者》:“壺中日月存心近,島外煙霞入夢清。”
【示例】壺中日月存心近,島外煙霞入夢清。 ——唐·李中《贈重安寂道者》詩
【第5句】:壺漿簞食[hú jiāng dān shí]
【解釋】漿:湯;簞: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食:食物。用簞盛飯,用壺盛湯,犒勞軍隊。形容百姓歡迎軍隊。
【出處】宋·蘇軾《新渠詩》序:“予方為旅人,不得親執壺漿簞食,以與侯勸逆四方之來者。”
【示例】軍隊所過地方,真能秋毫無犯,則民必爭先恐后壺漿簞食以迎之。 ——孫中山《軍人精神教育》
【第6句】:壺漿塞道[hú jiāng sāi dào]
【解釋】壺漿:以壺盛著酒漿;塞道:擠滿道路。形容群眾歡迎自己所擁護的軍隊的場面。
【出處】《周書·于翼傳》:“襄城民庶等喜復見翼,并壺漿塞道。”
“壺”結尾的成語【第1句】:枉矢哨壺[wǎng shǐ qiào hú]
【解釋】枉:曲;矢:箭;哨:不正;壺:古代投矢娛樂所用的器具。彎的箭,歪的壺。比喻不精致的器物,為主人自謙之辭。
【出處】《禮記·投壺》:“主人請曰:'某有枉矢哨壺,請以樂賓。’”
【第2句】:中流一壺[zhōng liú yī hú]
【解釋】壺:指瓠類,系之可以不沉。比喻珍貴難得。
【出處】《鹖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
【示例】持論有本,不墮矯激,亦足為中流一壺。 ——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俞樓雜纂》
【第3句】:冰壑玉壺[bīng hè yù hú]
【解釋】壑:深溝。像冰那樣清澈的深山溝里的水,盛在晶瑩的玉壺里。比喻人節操高尚,品性高潔。
【出處】唐·杜甫《入奏行贈西山檢察竇侍御》:“竇侍御,驥之子,鳳之雛,年未三十,忠義俱,骨綆絕代無,炯如一段清水出萬壑,置在迎風露寒之玉壺。”
【示例】一聞冰壑玉壺之韻。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顏貌類》
【第4句】:挈榼提壺[qiè kē tí hú]
【解釋】挈:持,提;榼:酒器。手提酒器和酒壺。形容嗜酒成性。
【出處】晉·劉伶《酒德頌》:“止操卮執觚,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余。”
【示例】不戀著九間天子常朝殿,怎如三尺黃公舊酒爐。但行處挈榼提壺。 ——元·王伯成《李太白貶夜郎》第二折
【第5句】:食簞漿壺[sì dān jiāng hú]
【解釋】為歡迎所擁護的軍隊,用簞盛飯,用壺盛水,進行犒勞。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上》:“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
【示例】黃金瑣甲鎮三繳,食簞漿壺駢父母。 ——明·王逢《張武略》詩
【第6句】:清如冰壺[qīng rú bīng hú]
【解釋】冰壺:盛冰的玉壺,喻指清白潔凈。比喻為人高潔,不同凡俗。也比喻詩文格調清新。
【出處】南朝·宋·鮑照《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
【示例】老秀,清如冰壺,艷如紅玉。 ——明·陸時雍《詩鏡總論》
【第7句】:擊碎唾壺[jī suì tuò hú]
【解釋】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文學作品的高度贊賞。
【出處】《晉書·王敦傳》:“以如意打唾壺為節,壺邊盡缺。”
【示例】有客虬髯醉咽嗚,擊碎唾壺小酒唱。 ——清·魏源《秦淮燈船引》
【第8句】:千金一壺[qiān jīn yī hú]
【解釋】壺:通“瓠”,葫蘆。比喻物雖輕賤,關鍵時得其所用,卻十分珍貴。
【出處】清·錢謙益《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王公墓志銘》:“以千金一壺之身,當大廈一木之任。”
【第9句】:擊缺唾壺[jī quē tuò hú]
【解釋】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文學作品的高度贊賞。后也用以形容有志之士的憤慨之情。
【出處】晉·裴啟《語林》:“以鐵如意擊唾壺為節,壺盡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第10句】:以錐餐壺[yǐ zhuī cān hú]
【解釋】用錐子到壺里取東西吃。比喻達不到目的。
【出處】《荀子·勸學》:“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壺”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簞食壺酒[dān sì hú jiǔ]
【解釋】簞:盛飯竹器。一簞食,一壺酒。指少量飲食。
【出處】明·李東陽《中書舍人徐君壽六十序》:“今以簞食壺酒與人則終身不忘,惟天德帝力廣大莫測,故有終身囿之而不知者。”
【第2句】:銅壺漏斷[tóng hú lòu duàn]
【解釋】漏壺里的水滴完了。表示一天的時間已經過完,夜已深了。
【出處】唐·溫庭筠《雞鳴埭歌》:“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第3句】:中河失舟,一壺千金[zhōng hé shī zhō,yī hú qiān jīn]
【解釋】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珍貴。
【出處】《遏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使物然。”
【第4句】:冰壺玉尺[bīng hú yù chǐ]
【解釋】玉尺:玉制的尺。比喻高尚純潔的人品。
【出處】《元史·黃溍傳》:“君子稱其清風高節,如冰壺玉尺,纖塵弗污。”
【第5句】:唾壺擊缺[tuò hú jī quē]
【解釋】形容心情憂憤或感情激昂。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王處仲(王敦)每酒后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第6句】:懸壺問世[xián hú wèn shì]
【解釋】在社會上掛牌行醫。原只作“懸壺”,意即行醫。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費長房傳》:“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
【第7句】:唾壺擊碎[tuò hú jī suì]
【解釋】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文學作品的高度贊賞。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示例】主人顧我何不歌,唾壺擊碎意則那? ——李木庵《延安雅集》
【第8句】:扣壺長吟[kòu hú cháng yín]
【解釋】借指抒發壯懷或不平之氣。
【出處】清·唐孫華《題薪禪弟<擊壺圖>》詩:“扣壺長吟心未厭,惜哉狂豎徒驕盈。”
【第9句】:懸壺于市[xuán hú yú shì]
【解釋】懸壺:行醫。在集市上掛牌行醫。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費長房傳》:“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
【第10句】:唾壺敲缺[tuò hú qiāo quē]
【解釋】形容心情憂憤或感情激昂。同“唾壺擊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示例】清·吳愧庵《營中送春》:“一半春光縲紲過,唾壺敲缺待如何。”
【第11句】:冰壺秋月[bīng hú qiū yuè]
【解釋】冰壺:盛水的玉壺,比喻潔白。比喻潔白明凈。多指人的品格。
【出處】宋·蘇軾《贈潘谷》詩:“布衫漆黑手如龜,未害冰壺貯秋月。”
【示例】愿中如冰壺秋月,瑩徹無瑕,非吾曹所及。 ——《宋史·李侗傳》
【第12句】:金壺墨汁[jīn hú mò zhī]
【解釋】指極其珍貴罕見的書畫用品。
【出處】晉·王嘉《拾遺記·周靈王》:“浮提之國獻通善書二人,乍老乍少,隱形則出聲,聞聲則隱形,出肘間金壺四寸,上有五龍之檢,封以青泥,壺中有墨汁如淳漆,灑地及石,皆成篆隸科斗之字。”
【第13句】:銅壺刻漏[tóng hú kè lòu]
【解釋】銅壺:古代計時的漏器;刻漏:一種古代計時器。用銅壺盛水滴漏來計時刻。指時光正在流逝。
【出處】唐·溫庭筠《雞鳴埭歌》:“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第14句】:觥飯不及壺飧[gōng fàn bù jí hú sūn]
【解釋】豐盛的酒肴沒有準備好,不如一壺水泡飯可以解除饑餓。比喻事情很急,不能等待。
【出處】《國語·越語下》:“觥飯不及壺飧。今歲晚矣,子將奈何?”
【第15句】:懸壺行醫[xuán hú xíng yī]
【解釋】舊指掛牌行醫看病。
【出處】《后漢書·費長房傳》:“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
【第16句】:中流失舟,一壺千金[zhōng liú shī zhōu,yī hú qiān jīn]
【解釋】壺:匏:一種瓜,形似葫蘆,佩帶在腰間可以渡河,南方稱為腰舟。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寶貴。
【出處】《鹖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物使然。”
【示例】顧柳子既遭斥,不得一有力者推挽,韓子惜之,則中流失舟,一壺千金,固韓柳之所同悲矣。 ——清·黃式三《讀柳子厚集》
【第17句】:冰壺玉衡[bīng hú yù héng]
【解釋】冰壺:冰心玉壺;玉衡:用寶石裝飾的天文儀器。比喻高尚的品質,優雅的氣質。
【出處】唐·杜甫《寄裴施州》:“金鐘大鏞往東序,冰壺玉衡縣清秋。”
【第18句】:投壺電笑[tóu hú diàn xiào]
【解釋】后為閃電不雨之典。
【出處】《神異經·東荒經》:“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恒與一玉女投壺,每投千二百矯,設有入不出者,……矯出而脫悮不接者,天為之笑。”張華注:“言笑者,天口流火照灼,今天不下雨而有電光是天笑也。”
【示例】白炎《秋夜與匪石聯句》:“花雨不散生心臺,投壺電笑顏為開。”
【第19句】:一壺千金[yī hú qiān jīn]
【解釋】壺: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面。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珍貴。
【出處】《鹖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物使然。”
【示例】韓子惜之,則中流失船,一壺千金。 ——清·黃式三《讀<柳子厚集>》
【第20句】:簞食壺漿[dān sì hú jiāng]
【解釋】食:食物;漿:湯。百姓用簞盛飯,用壺盛湯來歡迎他們愛戴的軍隊。形容軍隊受到群眾熱烈擁護和歡迎的情況。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示例】時操引得勝之兵,陳列于河上,有土人簞食壺漿以迎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
【第21句】:銅壺滴漏[tóng hú dī lòu]
【解釋】銅壺:古代計時的漏器。用銅壺盛水滴漏來計時刻。
【出處】唐·溫庭筠《雞鳴埭歌》:“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示例】靜聽得銅壺滴漏,夜月微殘。 ——《白雪遺音·馬頭調·好夢兒》
【第22句】:一壺中流[yī hú zhōng liú]
【解釋】壺: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面。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珍貴。
【出處】《鹖冠子·學問》:“中河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使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