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冕”的成語(9個)
本文整理了畫苑冠冕、裂冠毀冕,拔本塞源等含“冕”的成語9個,其中“冕”結(jié)尾的成語5個,“冕”在中間的成語4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冕”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畫苑冠冕[huà yàun guān miǎn]
【解釋】苑:會聚的地方,多指學(xué)術(shù)、藝術(shù)的集中處;冠冕:皇冠帝冕,比喻第一。在美術(shù)界占據(jù)第一流的地位。
【第2句】:裂冠毀冕[liè guān huǐ miǎn]
【解釋】①比喻背棄王室。②比喻絕意仕進(jìn)。③比喻毀滅華夏文化,背離民族傳統(tǒng)。
【出處】《左傳·昭公九年》:“王使詹桓伯辭于晉,曰:'……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后漢書·逸民傳序》:“漢室中微,王莽篡位,士之蘊(yùn)藉義憤甚矣。是時裂冠毀冕,相攜持而去之者,蓋不可勝數(shù)。”
【示例】陛下一屈膝……天下士大夫皆當(dāng)裂冠毀冕,變?yōu)楹?——《宋史·胡銓傳》
【第3句】:堂皇冠冕[táng huáng guàn miǎn]
【解釋】形容表面上莊嚴(yán)或正大的樣子。
【出處】清·薛雪《一瓢詩話》四八:“人言應(yīng)制、早朝等詩,從無佳作,非也。此等詩竟將堂皇冠冕之字。累成善誦善禱之辭,獻(xiàn)諛呈媚,豈有佳作?”
【示例】將這手段使一個公爵使用,可見也是貴族的東西,堂皇冠冕。 ——魯迅《三閑集·通信》
【第4句】:沐猴冠冕[mù hóu guàn miǎn]
【解釋】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jù)權(quán)位的人。
【出處】《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p>
【示例】我罵你個沐猴冠冕,牛馬襟裙。 ——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
【第5句】:南州冠冕[nán zhōu guān miǎn]
【解釋】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指才識出眾的人。
【出處】《三國志·蜀書·龐統(tǒng)傳》:“徽甚異之,稱統(tǒng)當(dāng)為南州士之冠冕?!?/p>
【示例】南州冠冕,德操稱龐統(tǒng)之邁眾;三河領(lǐng)袖,崔浩羨裴駿之超群。 ——清·程允升《幼學(xué)瓊林·身體》
“冕”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裂冠毀冕,拔本塞源[liè guān huǐ miǎn,bá běn sāi yuán]
【解釋】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本:樹根。原比喻諸侯背棄禮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領(lǐng)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國君,奪取王位的代稱。
【出處】《左傳·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源,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示例】桂陽負(fù)眾,輕問九鼎,裂冠毀冕,拔本塞源。 ——《南齊書·高帝記》
【第2句】:軒冕相襲[xuān miǎn xiāng xí]
【解釋】軒冕:原指古代卿大夫的車服,也指官位爵祿或顯貴的人;襲:沿襲。指官位爵祿世代相繼。
【出處】《晉書·應(yīng)貞傳》:“自漢至魏,世以文章顯,軒冕相襲,為郡盛族?!?/p>
【第3句】:服冕乘軒[fú miǎn chéng xuān]
【解釋】冕:古代天子、諸侯及達(dá)官顯宦戴的禮帽;軒:有車廂或帷幔的車。指做官后飛黃騰達(dá)。
【出處】《左傳·哀公十五年》:“茍使我入獲國,服冕乘軒,三死無與?!睍x·陸機(jī)《謝平原內(nèi)史表》:“身登三閣,宦成兩宮。服冕乘軒,仰齒貴游。振景拔跡,顧邈同列。”
【示例】子母經(jīng)年分散,喜蕓窗脫跡,服冕乘軒。 ——明·高濂《玉簪記·合慶》
【第4句】:冠冕堂皇[guān miǎn táng huáng]
【解釋】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氣派的樣子。形容外表莊嚴(yán)或正大的樣子。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八十四回:“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抱的旖旎風(fēng)情藏起來,換一幅冠冕堂皇的面目了?!?/p>
【示例】少說些冠冕堂皇的話,多做些實(shí)實(shí)在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