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遺”的成語大全(199個(gè))
小編為您整理了遺笑大方、道不掇遺、流風(fēng)遺躅等含“遺”的成語199個(gè),其中“遺”開頭的93個(gè),“遺”結(jié)尾的40個(gè),“遺”在中間的66個(gè),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遺”開頭的成語
【第1句】:遺笑大方[yí xiào dà fāng]
【解釋】指讓內(nèi)行見笑。
【出處】語出《莊子·秋水》:“吾長(zhǎng)見笑于大方之家?!泵鳌ぽ栋渡⑷恕队駤衫妗返诎嘶兀骸巴砩∽樱醺以诶舷壬媲胺潘痢r才非七步,未免一時(shí)遺笑大方?!?/p>
【示例】女子有才一樣處理國(guó)事,軍師少見多怪,豈不遺笑大方。 ——桂劇《梁紅玉》第九場(chǎng)
【第2句】:遺風(fēng)余教[yí fēng yú jiào]
【解釋】前代遺留下來的風(fēng)尚教化。
【出處】宋·葉適《金壇縣重建學(xué)記》:“京口常為江南必爭(zhēng)之地,其人以智詐勇力擅名于時(shí),而古人遺風(fēng)余教無聞焉,何也?”
【第3句】:遺風(fēng)舊俗[yí fēng jiù sú]
【解釋】前代遺留下來的風(fēng)俗習(xí)慣。
【出處】元·揭傒斯《彭州學(xué)記》:“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為賓主,治者狃聞習(xí)見,以遺風(fēng)舊俗為可鄙,前言往行為可鄙?!?/p>
【第4句】:遺簪墜履[yí zān zhuì lǚ]
【解釋】比喻舊物或故情。同“遺簪墜屨”。
【出處】《北史·韋夐傳》:“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同歸。吾之操行,雖不逮前烈,然舍舊錄新,亦非吾志也。”
【第5句】:遺形去貌[yí xíng qù mào]
【解釋】指舍棄一切外在形式。
【出處】明·袁宏道《與陶孝若書》:“然一相識(shí),而遂遺形去貌,又非淺淺者可同年輪也?!?/p>
【第6句】:遺世忘累[yí shì wàng lěi]
【解釋】避世隱居而不為世俗之事牽累。
【出處】明·方孝孺《學(xué)士亭記》:“故或放跡于江海,或養(yǎng)操于山林,求遺世忘累志士而與之游。”
【第7句】:遺世絕俗[yí shì jué sú]
【解釋】遺世:遺棄世間之事。脫離社會(huì)獨(dú)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來。
【出處】宋·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dú)立,羽化而登仙?!?/p>
【示例】他賦性既這樣遺世絕俗,自然是落落寡合了。 ——朱自清《白采》
【第8句】:遺聲墜緒[yí shēng zhuì xù]
【解釋】指行將絕滅的詩歌創(chuàng)作傳統(tǒng)。
【出處】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續(xù)編》卷一:“我朝唯納蘭公子,深入北宋唐奧。遺聲墜緒,二百年后,乃為足下拾得,是何神術(shù),欽佩欽佩!”
【第9句】:遺聞瑣事[yí wén suǒ shì]
【解釋】指前代或前人遺留下來而少為人知的傳聞,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同“遺聞逸事”。
【出處】蠡勺居士《〈昕夕閑談〉小序》:“本以存昔日之遺聞瑣事,以附于稗官野史,使避世者亦可考見世事而已。”
【第10句】:遺芬余榮[yí fēn yú róng]
【解釋】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業(yè)績(jī)。
【出處】《宋書·禮志三》:“爰洎姬漢,風(fēng)流尚存,遺芬余榮,綿映紀(jì)緯?!?/p>
【第11句】:遺惠余澤[yí huì yú zé]
【解釋】前人留下的恩惠德澤。
【出處】《晉書·摯虞傳》:“前乙巳赦書,遠(yuǎn)稱先帝遺惠余澤,普增位一等,以酬四海欣戴之心。”
【第12句】:遺臭千代[yí chòu qiān dài]
【解釋】遺臭:死后留下的惡名。死后惡名一直流傳,永遠(yuǎn)被人唾罵。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復(fù)遺臭萬載耶!”
【第13句】:遺簪絕纓[yí zān jué yīng]
【解釋】指男女雜坐,不拘形跡,歡飲無度。
【出處】《史記·滑稽列傳》:“若乃州閭之會(huì),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后有遺簪,髡(淳于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參?!绷硪姟俄n詩外傳》卷七,王后所絕纓之事。后合二事為“遺簪絕纓”。
【示例】?jī)杉腋改敢喙诧嬀迫宥罚院筮z簪絕纓,歡謔無度,數(shù)日方止。 ——徐珂《清稗類鈔·婚姻·臺(tái)灣番人婚嫁》
【第14句】:遺風(fēng)余象[yí fēng yú xiàng]
【解釋】前代遺留下來的風(fēng)俗和法式。
【出處】宋·司馬光《投壺新格》:“古者壺矢之制,揖讓之容,今雖闕焉,然其遺風(fēng)余象猶仿佛也。”
【第15句】:遺風(fēng)遺澤[yí fēng yí zé]
【解釋】先人留下的教化德澤。
【出處】宋·蘇軾《母聶氏溫國(guó)太夫人外制》:“慈和嚴(yán)翼以成其子,使朕得名世之士,以濟(jì)艱難,其遺風(fēng)遺澤蓋有存者。”
【第16句】:遺編墜簡(jiǎn)[yí biān zhuì jiǎn]
【解釋】指散佚而殘缺不全的典籍。同“遺編斷簡(jiǎn)”。
【出處】金·元好問《入濟(jì)源寓舍》詩:“遺編墜簡(jiǎn)文章爛,糲食粗衣歲月長(zhǎng)?!?/p>
【第17句】:遺跡談虛[yí jì tán xū]
【解釋】指舍棄根據(jù)而空談玄虛。
【出處】宋·程大昌《〈演繁露〉序》:“然有退之(韓愈)之學(xué)則可,無退之之學(xué)而遺跡談虛,恐援據(jù)所及,金根金銀或相貿(mào)易,并可赧矣?!?/p>
【第18句】:遺簪墜珥[yí zān zhuì ěr]
【解釋】指遺落、丟棄?mèng)⒆隅慝殹R嘀高z棄的簪珥。
【出處】宋·柳永《木蘭花》詞:“盈盈,斗草踏青。人艷冶、遞逢迎。向路傍往往,遺簪墜珥,珠翠縱橫?!?/p>
【第19句】:遺芬剩馥[yí fēn shèng fù]
【解釋】比喻前人留下的精美文章。
【出處】明·李東陽《跋〈聚芳亭卷〉》:“而詩書圖史,遺芬剩馥,在其子孫者,其來未艾,謂非少保公之賢而至然哉!”
【第20句】:遺聞?shì)W事[yí wén yì shì]
【解釋】散失,遺留下來的事跡。
【出處】宋·周密《武林舊事》:“此十卷之本,乃從毛氏汲古閣之版?zhèn)鞒?。首尾完其,其間遺聞?shì)W事,皆可備考稽。”
【示例】章炳麟《訄書·哀焚書》:“其他遺聞?shì)W事,皆前代俌臣所錄?!?/p>
【第21句】:遺德休烈[yí dé xiū liè]
【解釋】指先人留下的德澤和功業(yè)。同“遺德余烈”。
【出處】宋·王珪《賜韓琦免恩命第二表不允斷來章批答》:“朕蒙遺德休烈,既已布澤四海之遐,矧定策禁中,以安社稷,褒功賦爵,庸敢后乎!”
【第22句】:遺物識(shí)心[yí wù shí xīn]
【解釋】指舍棄一切外在形式而彼此心意一致。
【出處】晉·陸機(jī)《贈(zèng)馮文羆遷丘令》:“出自幽谷,及爾同林。雙情交映,遺物識(shí)心?!?/p>
【第23句】:遺禍無窮[yí huò wú qióng]
【解釋】指留下禍害沒有窮盡。
【出處】宋·張?jiān)獛帧栋稀戳颂孟壬募怠罚骸耙讯有鲂值鼙砝镒媸?,遺禍無窮。”
【示例】除匪不盡,遺禍無窮。 ——曲波《林海雪原》三
【第24句】:遺臭千秋[yí chòu qiān qiū]
【解釋】死后惡名流傳,永遠(yuǎn)受人唾罵。同“遺臭萬載”。
【出處】清·侯方域《擬思宗改元廷臣謝表》:“姑念放麑,使御魍魎之鬼,擁戴稱頌,懸金石不刊之書,令其遺臭千秋?!?/p>
【第25句】:遺恨終天[yí hèn zhōng tiān]
【解釋】指終身感到悔恨。
【出處】佩蘅子《吳江雪》第十六回:“則我之身雖死猶幸,他日殉節(jié),庶有名目。但恐辱抹爹娘,害他涉險(xiǎn),計(jì)不出此,遺恨終天矣!”
【示例】洪仁罄刺傅秸庖藕拗仗斕氖錄敝賦觶睬煲皇?,掩I局撂煬┲竅嗉滔萋洳豢篩詞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