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耆”的成語(10個(gè))
本文整理了耆儒碩德、追趨逐耆、存恤耆老等含“耆”的成語10個(gè),其中“耆”開頭的成語7個(gè),“耆”結(jié)尾的成語1個(gè),“耆”在中間的成語2個(gè),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耆”開頭的成語【第1句】:耆儒碩德[qí rú shuò dé]
【解釋】耆:六十歲以上的人。指年高德重的儒者。
【出處】漢·揚(yáng)雄《劇秦美新》:“是以耆儒碩老搶其書而遠(yuǎn)遜。”唐·張九齡《論教皇太子狀》:“必使耆儒碩德,為之師保。”
【示例】耆儒碩德奇材異能之士,茅拔茹連致無虛月,逮今三十年閑。 ——元·釋念常《佛祖通載》卷二十一
【第2句】:耆老久次[qí lǎo jiǔ cì]
【解釋】耆:老;次:第二。年老有德的人久居低位。
【出處】《漢書·揚(yáng)雄傳贊》:“以耆老久次,轉(zhuǎn)為大夫,恬于勢(shì)利乃如是。”
【示例】自非耆老久次,悃愊無華,則樞機(jī)之任,不以輕授。 ——宋·蘇軾《賜新除依前中散大夫充樞密直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趙瞻辭免恩命不允詔》
【第3句】:耆年碩德[qí nián shuò dé]
【解釋】耆:古稱六十歲為“耆”,指年高。指年老而德高望眾。
【出處】《晉書·苻生載記》:“耆年碩德,德侔尚父。”
【示例】至于統(tǒng)一進(jìn)行,如何公開會(huì)議,如何確定制度,當(dāng)由全國(guó)之耆年碩德,政治名流,共同討論。 ——蔡?hào)|蕃、許廑父《民國(guó)通俗演義》第一三一回
【第4句】:耆儒碩望[qí rú shuò wàng]
【解釋】耆:六十歲以上的人。指年高德重的儒者。
【出處】漢·揚(yáng)雄《劇秦美新》:“是以耆儒碩老搶其書而遠(yuǎn)遜。”
【示例】四曰翰苑亦頌阿合馬功德,宜博訪南北耆儒碩望,以重此選。 ——《元史·崔彧傳》
【第5句】:耆宿大賢[qí sù dà xián]
【解釋】耆:老。指有名望有學(xué)問的老年人。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樊儵傳》:“耆宿大賢,多見廢弁。”
【第6句】:耆德碩老[qí dé shuò lǎo]
【解釋】盛德高年的人。
【出處】唐·李翱《卓異記·三拜左仆射》:“其后以南省事疏,乃帶平章之號(hào),然非耆德碩老有嘉名者,莫得居之焉。”
【第7句】:耆儒碩老[qí rú shuò lǎo]
【解釋】年高德劭的儒者。
【出處】漢·揚(yáng)雄《劇秦美新》:“是以耆儒碩老搶其書而遠(yuǎn)遜。”
“耆”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追趨逐耆[zhuī qū zhú shì]
【解釋】指追逐時(shí)尚。
【出處】《漢書·揚(yáng)雄傳下》:“今夫弦者,高張急徽,追趨逐耆,則坐者不期而附矣;試為之施《咸池》,揄《六莖》,發(fā)《蕭韶》,詠《九成》,則莫有和也。”顏師古注:“追趨逐耆,隨所趨向愛耆而追逐之也。趨,讀趣,耆,讀嗜。”
“耆”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存恤耆老[cún xù qí lǎo]
【解釋】恤:救濟(jì);存恤:慰問救濟(jì);耆:古稱六十歲為耆;耆老:指年老的人。慰問救濟(jì)年老的人。
【出處】《三國(guó)志·魏志·呂蒙傳》:“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yī)藥,饑寒者賜衣糧。”
【第2句】:騁耆奔欲[chěng qí bēn yù]
【解釋】耆,同“嗜”。指隨自己的嗜欲而奔走求取。
【出處】《漢書·揚(yáng)雄傳上》:“若夫壯士慷慨,殊鄉(xiāng)別趣,東西南北,騁耆奔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