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扣”的成語(24個(gè))
本文整理了扣屎盔子、不折不扣、局地扣天等含“扣”的成語24個(gè),其中“扣”開頭的成語11個(gè),“扣”結(jié)尾的成語4個(gè),“扣”在中間的成語9個(gè),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扣”開頭的成語【第1句】:扣屎盔子[kòu shǐ kuī zǐ]
【解釋】比喻給人妄加罪名,進(jìn)行誣蔑。
【示例】老工人戰(zhàn)青山聽他當(dāng)面往嚴(yán)志宏頭上扣屎盔子,一股火騰地躥到臉上。
【第2句】:扣心泣血[kòu xīn qì xuè]
【解釋】扣:敲打。形容極其悲憤痛心。
【出處】《梁書·元帝紀(jì)》:“孤以不德,天降之災(zāi),枕戈飲膽,扣心泣血。”
【第3句】:扣槃捫燭[kòu pán mén zhú]
【解釋】扣:敲;捫:摸。比喻認(rèn)識片面,未得要領(lǐng)。
【出處】宋·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槃。’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
【第4句】:扣槃捫籥[kòu pán mén yuè]
【解釋】比喻認(rèn)識片面,未得要領(lǐng)。同“扣槃捫燭”。
【出處】宋·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槃。’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
【示例】都是扣槃捫籥之談,招搖撞騙之技。 ——俞平伯《詩的神秘》
【第5句】:扣人心弦[kòu rén xīn xián]
【解釋】扣:敲打。形容事物激動(dòng)人心。
【出處】魏巍《東方》第二部第七章:“據(jù)說這人最不愛講話,但那天的幾句話,卻是那樣扣人心弦,感動(dòng)得自己當(dāng)時(shí)流下了眼淚。”
【示例】那種景象多么扣人心弦! ——秦牧《花城·古董》
【第6句】:扣楫中流[kòu jí zhōng liú]
【解釋】猶中流擊楫。比喻立志奮發(fā)圖強(qiáng)。
【第7句】:扣壺長吟[kòu hú cháng yín]
【解釋】借指抒發(fā)壯懷或不平之氣。
【出處】清·唐孫華《題薪禪弟<擊壺圖>》詩:“扣壺長吟心未厭,惜哉狂豎徒驕盈。”
【第8句】:扣帽子[kòu mào zǐ]
【解釋】把不好的名目硬加在人頭上。
【出處】郭光《僅僅是開始》:“他瞪著眼給我扣帽子,說我鬧溫情。”
【第9句】:扣小小鳴,扣大大鳴[kòu xiǎo xiǎo míng,kòu dà dà míng]
【解釋】敲小鐘小的響,敲大鐘大的響。形容回答及時(shí)準(zhǔn)確。
【出處】《禮記·學(xué)記》:“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
【第10句】:扣盤捫鑰[kòu pán mén yào]
【解釋】比喻不經(jīng)實(shí)踐,認(rèn)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同“扣盤捫燭”。
【第11句】:扣盤捫燭[kòu pán mén zhú]
【解釋】扣:敲;捫:摸。比喻不經(jīng)實(shí)踐,認(rèn)識片面,難以得到真知。
【出處】宋·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鑰,以為日也。”
“扣”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不折不扣[bù zhé bù kòu]
【解釋】折、扣:出售商品時(shí),按定價(jià)減去的成數(shù)。沒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出處】茅盾《子夜》:“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窺戶的生活簡直是不折不扣的墳?zāi)股睿 ?/p>
【示例】如今的婦人跟男人不折不扣一樣尊貴! ——老舍《女店員》第二幕
【第2句】:七折八扣[qī zhé bā kòu]
【解釋】比喻折扣很大,減掉了很多。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108回:“這里的客店錢,就拿兩塊洋錢出來,由得他七折八扣的勉強(qiáng)用了。”
【示例】其他各部,都是七折八扣,還經(jīng)年累月的,不得發(fā)放。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27回
【第3句】:絲絲入扣[sī sī rù kòu]
【解釋】絲絲:每一根絲;扣:織機(jī)上的主要機(jī)件之一。織布時(shí)每條絲線都要從筘齒間穿過。比喻做得十分細(xì)致,有條不紊,一一合拍。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十七回:“此為絲絲入扣,暗中拋索,如道家所云三神山舟不得近,近者輒被風(fēng)引回也。”
【示例】而那些曲折微妙的聲口,也絲絲入扣,千載如出。(朱自清《經(jīng)典常談·戰(zhàn)國策第八》)
【第4句】:三環(huán)五扣[sān huán wǔ kòu]
【解釋】形容捆綁結(jié)實(shí)。
【出處】《三俠五義》第五一回:“四爺趕上一步,就勢按倒,解他腰帶,三環(huán)五扣的捆了一回。”
“扣”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局地扣天[jú dì kòu tiān]
【解釋】悲痛訴說的樣子。同“局天扣地”。
【出處】宋·李清照《投翰林學(xué)士纂熧禮啟》:“局地扣天,敢效談娘之善訴;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
【第2句】:號天扣地[háo tiān kòu dì]
【解釋】扣:叩,撞。大專呼天,用頭撞地。形容十分悲痛的樣子。
【出處】《周書·晉蕩公護(hù)傳》:“初聞此旨,魂爽飛越,號天叩地,不能自勝。”
【示例】朕以不造,奄丁閔兇,號天扣地,靡知所訴。 ——《晉書·孝武帝紀(jì)》
【第3句】:攀轅扣馬[pān yuán kòu mǎ]
【解釋】攀:牽挽;扣:套住。拉住車轅牽住馬匹。形容熱情挽留,不肯放行。
【出處】《東觀漢記》:“第五倫為會(huì)稽太守,為事征,百姓攀轅扣馬呼曰:'舍我何之?’”
【第4句】:認(rèn)死扣兒[rèn sǐ kòu ér]
【解釋】堅(jiān)定地認(rèn)為,固執(zhí)己見。
【示例】她一認(rèn)死扣兒時(shí),我們都害怕她。
【第5句】:以莛扣鐘[yǐ tíng kòu zhōng]
【解釋】莛:草莖。用草莖打鐘,毫無聲響。比喻應(yīng)答的雙方才學(xué)懸殊。
【出處】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下:“白馬與陳思答贈(zèng),偉長與公幹往復(fù),雖日以莛扣鐘,亦能閑雅矣。”
【第6句】:以羽扣鐘[yǐ yǔ kòu zhōng]
【解釋】用羽毛敲鐘。比喻才疏學(xué)淺卻不自量力地做根本辦不到的事情。也比喻拿淺顯的東西向?qū)W識淵博的人請教,
【出處】清·王夫之《姜齋文集·君相可以造命論》:“臣以意欲造君命者,干君之亂臣;子以意欲造父命者,脅父之逆子。至于天而徒懷干脅之情,猶以羽扣鐘,以指移山,求其濟(jì)也,必不可得已。”
【第7句】:亂扣帽子[luàn kòu mào zǐ]
【解釋】指隨意給別人定性。
【示例】亂扣帽子的行為是行不通的。
【第8句】:舉手扣額[jǔ shǒu kòu é]
【解釋】舉手拍額,表示慶幸。
【出處】宋·洪邁《夷堅(jiān)丁志·永寧莊牛》:“秦氏建康永寧莊有牧童桀橫,常騎巨牛縱食人禾麥。民泣請不悛,但時(shí)舉手扣額,訢于天地。”
【第9句】:局天扣地[jú tiān kòu dì]
【解釋】悲痛訴說的樣子。
【出處】語出《詩·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
【示例】局天扣地,敢效談娘之善訴;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 ——宋·李清照《投翰林學(xué)士綦崈禮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