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唾”的成語(yǔ)(23個(gè))
本文整理了唾手可待、銀鉤玉唾、擊缺唾壺等含“唾”的成語(yǔ)23個(gè),其中“唾”開頭的成語(yǔ)10個(gè),“唾”結(jié)尾的成語(yǔ)5個(gè),“唾”在中間的成語(yǔ)8個(gè),包括成語(yǔ)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唾”開頭的成語(yǔ)【第1句】:唾手可待[tuò shǒu kě dài]
【解釋】唾?a href='.com/baike/220/2548【第76句】:html' target='_blank' >鄭和稚賢巒倌1扔骱蕓煬涂梢緣玫交虺曬Α?/p>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6回:“可乘此機(jī)會(huì),就好取幽州。若得了幽州,遼國(guó)之亡,唾手可待。”
【第2句】:唾地成文[tuò dì chéng wén]
【解釋】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唐·馮贄《云仙雜記》有“唾地成文”一目,贊李賀云:“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第3句】:唾面自干[tuò miàn zì gān]
【解釋】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
【出處】《新唐書·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
【示例】若講能夠忍耐的,莫若本朝去世不久的婁師德了:他告訴兄弟,教他唾面自干。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八回
【第4句】:唾手可取[tuò shǒu kě qǔ]
【解釋】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極容易得到。
【出處】《新唐書·褚遂良傳》:“但遣一二慎將,付銳兵十萬(wàn),翔會(huì)云輣,唾手可取。”
【示例】唾手可取的東西我們不能拿。
【第5句】:唾壺?fù)羧盵tuò hú jī quē]
【解釋】形容心情憂憤或感情激昂。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shuō)新語(yǔ)·豪爽》:“王處仲(王敦)每酒后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第6句】:唾壺敲缺[tuò hú qiāo quē]
【解釋】形容心情憂憤或感情激昂。同“唾壺?fù)羧薄薄?/p>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shuō)新語(yǔ)·豪爽》:“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示例】清·吳愧庵《營(yíng)中送春》:“一半春光縲紲過,唾壺敲缺待如何。”
【第7句】:唾手可得[chuí shǒu kě dé]
【解釋】垂:垂下。手不動(dòng)就能得到。形容毫不費(fèi)力。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三十八回:“那個(gè)姿性,讀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垂手而得的。”
【示例】只除教呼延灼將軍賺開城門唾手可得!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十八回
【第8句】:唾玉鉤銀[tuò yù gōu yín]
【解釋】唾:出言;鉤銀:形容字的筆劃剛勁有力。字如銀鉤,出言如美玉。用作對(duì)他人書法詩(shī)文的贊美之辭。
【出處】宋·胡繼宗《書言故事·書翰類》:“謝人惠書云辱銀鉤玉唾。”
【示例】和篇勤唾玉,枉教妙鉤銀。 ——元·方回《湖口寄方去言》
【第9句】:唾壺?fù)羲閇tuò hú jī suì]
【解釋】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duì)文學(xué)作品的高度贊賞。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shuō)新語(yǔ)·豪爽》:“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示例】主人顧我何不歌,唾壺?fù)羲橐鈩t那? ——李木庵《延安雅集》
【第10句】:唾手而得[tuò shǒu ér dé]
【解釋】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極容易得到的東西。
【出處】毛澤東《和英國(guó)記者貝特蘭的談話》:“如果說(shuō)過去日寇差不多不費(fèi)一點(diǎn)氣力唾手而得東四省,現(xiàn)在就非經(jīng)過血戰(zhàn)不能占領(lǐng)中國(guó)的土地了。”
“唾”結(jié)尾的成語(yǔ)【第1句】:銀鉤玉唾[yín gōu yù tuò]
【解釋】比喻他人的書法筆畫有如銀鉤,遒勁有力;言談?dòng)腥缤掠瘢瑥涀阏滟F。
【出處】宋·黃庭堅(jiān)《次韻錢穆父贈(zèng)松扇》詩(shī):“銀鉤玉唾明繭紙,松箑輕涼并送似。”
【示例】謝人惠書云辱銀鉤玉唾。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書翰類》
【第2句】:交詈聚唾[jiāo lì jù tuò]
【解釋】指一齊唾罵。
【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禮部·朝班》:“時(shí)蔡虛臺(tái)為儀郎,當(dāng)主議,稍以極事折之,為豺繡交詈聚唾,因調(diào)停為常朝大朝之說(shuō),總之無(wú)成規(guī)也。”
【第3句】:拾人涕唾[shí rén tì tuò]
【解釋】涕唾:鼻涕唾沫。比喻自己沒有創(chuàng)見,只是抄襲別人的言論、見解。
【出處】宋·嚴(yán)羽《滄浪詩(shī)話·答吳景先書》:“是自家閉門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籬壁拾人涕唾得來(lái)者。”
【第4句】:向天而唾[xiàng tiān ér tuò]
【解釋】仰頭向著天吐唾沫,唾沫還是落在自己的臉上。比喻本來(lái)想損害別人,結(jié)果受害的還是自己。
【示例】向天而唾的行為極為不雅
【第5句】:珠璣咳唾[zhū jī ké tuò]
【解釋】珠璣:珠玉。比喻談吐或文詞美如珠玉。
【出處】漢·趙壹《刺世疾邪賦》:“勢(shì)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示例】宋·陳師道《后山詩(shī)注·嘲秦觀》:“若為借與春風(fēng)看,無(wú)限珠璣咳唾中。”
“唾”在中間的成語(yǔ)【第1句】:擊缺唾壺[jī quē tuò hú]
【解釋】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duì)文學(xué)作品的高度贊賞。后也用以形容有志之士的憤慨之情。
【出處】晉·裴啟《語(yǔ)林》:“以鐵如意擊唾壺為節(jié),壺盡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shuō)新語(yǔ)·豪爽》:“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第2句】:擊碎唾壺[jī suì tuò hú]
【解釋】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duì)文學(xué)作品的高度贊賞。
【出處】《晉書·王敦傳》:“以如意打唾壺為節(jié),壺邊盡缺。”
【示例】有客虬髯醉咽嗚,擊碎唾壺小酒唱。 ——清·魏源《秦淮燈船引》
【第3句】:咳珠唾玉[ké zhū tuò yù]
【解釋】比喻為文措辭優(yōu)美。
【出處】《莊子·秋水》:“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 《后漢書·趙壹傳》:“勢(shì)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示例】梅花海里吟香云,咳珠唾玉何繽紛。 ——清·丘逢甲《嶺云海日樓詩(shī)抄》
【第4句】:咳唾成珠[ké tuò chéng zhū]
【解釋】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談吐、議論。“咳”也寫作“欬”。比喻言辭精當(dāng),議論高明。也形容文詞極其優(yōu)美。
【出處】《莊子·秋水》:“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 《后漢書·趙壹傳》:“勢(shì)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
【示例】池塘夢(mèng)句君能得,咳唾成珠我未閑。 ——宋·梅堯臣《依韻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喜還朝》
【第5句】:仰面唾天[yǎng miàn tuò tiān]
【解釋】仰頭向著天吐唾沫,唾沫還是落在自己的臉上。比喻本來(lái)想損害別人,結(jié)果受害的還是自己。
【第6句】:噴唾成珠[pēn tuò chéng zhū]
【解釋】唾:唾沫。咳嗽出來(lái)的唾沫都化成了珍珠。形容博學(xué)多才,出口成章。
【出處】戰(zhàn)國(guó)·宋·莊周《莊子·秋水》:“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
【第7句】:拾人唾涕[shí rén tuò tì]
【解釋】比喻自己沒有創(chuàng)見,只是抄襲別人的言論、見解。同“拾人涕唾”。
【出處】明·胡震亨《唐音癸簽·集錄三》:“胡元瑞評(píng)諸家云:歐陳率是記事……劉貢父滑稽渠率;王直方拾人唾涕。”
【第8句】:拾人唾余[shí rén tuò yú]
【解釋】比喻自己沒有創(chuàng)同,只是抄襲別人的言論、見解。見“拾人涕唾”。
【出處】梁?jiǎn)⒊墩搩?nèi)地雜居與商務(wù)關(guān)系》:“事事落人之后,拾人唾余。”